牡蛎、海蛎子壳、蛎蛤
【中药名】牡蛎 muli
【别名】左壳、蚝壳、海蛎子壳、蛎蛤、牡蛤、海砺子皮。
【药用部位】牡蛎科动物长牡蛎、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。
【动物形态】贝壳左右2片,极不规则,厚而坚硬。左壳较大而凹,固着于海底岩石上;右壳较小而平坦,呈钙化质状。贝壳外表面有多层起伏的鳞片,灰白色、淡黄色、黄褐色至淡紫色,边缘极粗糙。内表面瓷白色,可见深色闭壳肌痕。肉质部可见鳃、心室、心耳及外套膜触手等。
【产地分布】生活于低潮线附近或浅海泥沙质海底及岩礁上,近江牡蛎及长牡蛎分布于全国沿海各地,大连湾牡蛎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山东沿海。
【采收加工】全年可采,拾取后,取肉供食用,贝壳洗净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牡蛎药材的外形不一,分左右两壳,一般左壳较大而厚。壳外面粗糙不平,内表面光滑、瓷白色。质硬脆,断面层状。味微咸。长牡蛎:呈长片状,背腹缘几乎平行。右壳较小,坚厚鳞片层状或层纹状排列,壳表面较平坦,淡紫色、灰白色或黄褐色。 大连湾牡蛎:呈类三角形,背腹缘呈“八”字形,左壳面鳞片坚厚,右壳面鳞片呈波状的同心性排列。近江牡蛎:多呈类圆形或三角状类圆形,右壳同心性排列的鳞片层层重叠,边缘有时带紫色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微寒,味咸。归肝经、胆经、肾经。
【功效主治】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。敛阴潜阳,止汗涩精,化痰软坚。治惊痫,自汗盗汗,遗精,淋浊,崩漏,带下,瘰疬,瘿瘤,眩晕耳鸣,瘕痞块,胃痛泛酸。煅牡蛎收敛固涩。
1、固涩:煅用治多汗、遗精、带下、崩漏、泄泻等,常与龙骨配伍。
2、软坚散结:生用治瘰疬、肿块。
3、益阴潜阳:生用治阴虚阳亢之潮热盗汗、头痛眩晕、烦躁失眠等症。
4、也可用于胃酸过多,常配乌贼骨。
【临床应用】9~30克,先煎,外用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用治惊悸失眠,眩晕耳鸣、瘰蛎痰核、癥瘕痞块。煅牡蛎用治自汗盗汗、遗精崩带、胃痛泛酸。
【药理】牡蛎具有镇静、局部麻醉的功效与作用,并能抑制神经肌肉兴奋,抗实验性胃溃疡损伤,及增强免疫功能。
【成分】牡蛎主含碳酸钙80%~95%、磷酸钙及硫酸钙。此外尚含镁、铁、铝、硅等多种无机元素及多种氨基酸,无机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因品种与产地不同而异。
【使用禁忌】不宜多服久服,以免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。
【药方】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104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