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良姜、小良姜、蛮姜、奇凉姜、佛手根、海良姜

康康 阅读:618 2024-09-30 07:54:29 评论:0

  【中药名高良姜 gaoliangjiang

  【别名】小良姜、蛮姜、奇凉姜、良姜、佛手根、海良姜。

  【来源】姜科植物高良姜干燥根茎。

  【植物形态】多年生草本,高30~120厘米。根状茎圆柱形,直径1~1.5厘米,有节,节处具环形膜质鳞片,节上生根,芳香味。叶二列,叶片线状披针形,长15~30厘米,宽1.5~2厘米,先端渐尖或近尾状,基部渐窄,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疏钝齿。叶鞘开放,抱茎,边缘膜质,叶舌长可达3厘米,膜质,渐尖,棕色。圆锥花序顶生,直立或略弯,长5~15厘米,花序轴被短毛,小苞片狭长圆形,宿存,花萼筒状,长7~15毫米,先端不均匀3浅裂,外面被短毛,花冠管长约1厘米,裂片3,矩圆形,外面被短毛,唇瓣长圆状匙形,浅红色,长2~2.5厘米,发育雄蕊1,长约1.6厘米,花丝线形,子房下位,卵圆形,被短毛,3室,花柱细长,柱头稍膨大,2唇形,棕色。蒴果球形,直径约1.2厘米,橘红色,种子具干燥的假种皮,有钝棱角,棕色。花期4~10月,果期9~11月。

  【产地分布】生于路旁、山坡草地。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云南及台湾等省区,广东有大量栽培。

  【采收加工】夏末秋初采挖,除去须根和残留的鳞片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
  【药材性状】呈圆柱形,多弯曲,有分枝,长5~9厘米,直径1~1.5厘米。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,有细密的纵皱纹和灰棕色的波状环节,节间长0.2~1厘米,一面有圆形的根痕。质坚韧,不易折断,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,纤维性,中柱约占1/3。气香,味辛辣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性热,味辛。归脾经胃经

  【功效主治】属温里药。温胃,祛风,散寒,行气,止痛。治脾胃中寒,脘腹冷痛,呕吐泄泻,噎脯反胃,食滞,瘴疟,冷癖。

《广东中药》:治寒疝湿痹。

②《药性论》:治腰内久冷,胃气逆、呕吐。治风,破气,腹冷气痛;去风冷痹弱,疗下气冷逆冲心,腹痛,吐泻。

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去白睛翳膜,补肺气,益脾胃,理元气。
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转筋泻痢,反胃呕食,消宿食。

⑤《本草图经》:治忽心中恶,口吐清水者,取根如骰子块,含之咽津,逡巡即瘥;若(口中)臭亦含咽,更加草豆蔻同为末,煎汤常饮之佳。

⑥《珍珠囊》:温通脾胃。

⑦《滇南本草》:治胃气疼,肚腹疼痛。

⑧《纲目》:健脾胃,宽噎膈,破冷癣,除瘴疟。

《本草拾遗》:下气,益声。煮作饮服之,止痢及霍乱。

⑩《本草求原》:治脚气欲吐,目卒赤,头痛,风冷痹痛。

《别录》:主暴冷、胃中冷逆、霍乱腹痛。

  【应用】用量3~6克,内服煎汤,或入丸、散。用治脘腹冷痛,胃寒呕吐,嗳气吞酸。

  【药理】具有抗菌、镇痛、抗胃溃疡、止泻、利胆作用;可延迟血栓的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;提高低氧条件下的氧利用能力。

  【成分】根茎含多种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,黄酮类化合物,还可能含有鼠李柠檬素及7-羟基-3,5-二甲氧基黄酮,又含挥发油。另含姜黄素、二氢姜黄素、六氢姜黄素、高良姜素、高良姜素-3-甲醚、丁香油酚、菜油固醇葡萄糖苷、豆固醇葡萄糖苷、姜黄素、二氢姜黄素、桂皮酸甲酯等成分。

  【使用禁忌】阴虚有热者禁服。

  【药方

1、心脾冷痛(按:即胃痛)。用高良姜四两,切片,分成四份:一两以陈米半合炒黄,去米;一两以陈壁土半两炒黄,去土;一两以巴豆三十四个炒黄,去豆;一两以斑蝥三十四个炒黄,去蝥。另取吴茱萸一两,酒浸一夜后,同高良姜一起再炒,共研为末,以浸吴茱萸的酒调药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空心服,姜汤送 下。此方名高良姜丸。又方:高良姜三钱,五灵脂六钱,共研为末。每服三钱,醋汤调下。
2、双目突然红痛。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。使打喷嚏,红痛即消。
3、治风牙疼痛,不拘新久,亦治腮颊肿痛:良姜一块(约二寸),全蚂一枚(瓦上焙干)。上为末。以手指点药,如齿药用,须擦令热彻,须臾吐出少涎,以盐汤漱口。(《百一选方》逡巡散)
4、脾虚寒疟(寒多热少,不思饮食)。用高良姜(麻油炒)、干姜(炮)各一两,共研为末。每服五钱,以猪胆汁调成膏子,临发病前,热酒调服。又方:上方所制的 药末,加胆汁和丸,每服四十丸,酒送下。又方:高良姜、干姜,半生半炮各半两,穿山甲三钱,共研为末。每服二钱,猪肾煮酒送下。
5、治诸寒疟疾:良姜、白姜各等分。二味火上煅,留性,为末。每服三钱,雄猪胆一个,水一盏,温和胆汁调下。(《续本事方》)
6、养脾温胃,去冷消痰,宽胸下气。用高良姜、干姜等分,炮过,研细,加面糊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饭后服,桔皮汤送下。妊妇忌服。
7、治霍乱吐痢腹痛:高良姜,火炙令焦香。每用五两,打破,以酒一升,煮取三、四沸,顿服。(《备急方》)
8、脚气欲吐(患脚气病的人,容易发吐。日常生活,注意早餐多食,午餐少食,晚餐不食,或喝一点豉粥。有发吐感觉时,立即服药)。用高良姜一两,加水三升,煮成一升,一次服完。如急切间找不到高良姜,可以母姜一两代替,清水煎服。疗效较差,然亦有效。
9、治卒心腹绞痛如刺,两胁支满,烦闷不可忍:高良姜五两,厚朴二两,当归、桂心(肉桂)各三两。上四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一升八合,分三服,日二。若一服痛止,便停,不须再服,若强人为二服,劣人分三服。(《千金方》高良姜汤)
10、治心脾痛:高良姜、槟榔等分,各炒。上为细末,米次调下。(《百一选方》)
11、治霍乱呕吐不止:高良姜(生锉)一味,粗捣筛。每服三钱匕,水一盏,枣一枚(去核),煎至五分,去滓,用水沉冷,顿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冰壶汤)
12、养脾温胃,去冷消痰,大治心脾疼痛,宽胸下气,进美饮食,疗一切冷物所伤:良姜(去芦)、干姜(炮)等分。上为细末,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,食后橘皮汤下。妊娠妇人忌服。(《局方》二姜丸)
13、治心口一点痛,乃胃脘有滞或有虫,多因恼怒及受寒而起,遂致终身不瘥:高良姜(酒洗七次,焙,研)、香附子(醋洗七次,焙,研)。上二味,须要各焙、各 研、各贮。如病因寒而得者,用高良姜二钱,香附末一钱;如病因怒而得者,用高良姜一钱,香附末二钱,如因寒怒兼有者,用高良姜一钱五分,香附末一钱五分, 以米饮汤加入婪汁一匙,盐一撮,为丸服之。(《良方集腋》良附丸)

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114

云药世家健康颈肩腰
标签:中药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