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蓟,刺儿菜,青青菜,野红花,刺蓟菜,刺角菜,猫蓟,青刺蓟,千针草,枪刀菜,木刺艾,刺杆菜,刺刺芽,刺杀草,荠荠毛,刺萝卜,小蓟姆,刺儿草,牛戳刺,刺尖头草
康康
阅读:372
2024-10-02 16:48:51
评论:0
【中药名】小蓟 xiaoji
【别名】刺儿菜、青青菜、野红花、刺蓟菜、刺角菜、刺儿草、猫蓟、青刺蓟、千针草、枪刀菜、木刺艾、刺杆菜、刺刺芽、刺杀草、荠荠毛、刺萝卜、小蓟姆、刺儿草、牛戳刺、刺尖头草
【药用部位】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地上部分。
【植物形态】多年生草本,高25~50厘米。茎基部生长多数须根。根状茎细长,先直伸后匍匐,白色,肉质。茎直立,微紫色,有纵槽,被白色柔毛,上部稍有分枝。叶互生,无柄,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7~10厘米,宽1.5~2.5厘米,先端钝,有刺尖,基部狭窄或圆钝;全缘或微齿裂,边缘有金黄色小刺,两面均被有绵毛,开花后下部叶凋落。头状花序顶生,直立,花单性,雌雄异株,管状花,紫红色,雄花序较小,有不育雄蕊;雌花序较大,有不育雌蕊。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,冠毛羽毛状。花期5~6月,果期5~7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生于荒地、田间和路旁。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秋季花开时采割,除去杂质,鲜用或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茎呈圆柱形,有的上部分枝,长5~30厘米,直径0.2~0.5厘米;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,有纵棱和白色柔毛;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中空。叶互生,无柄或有短柄;叶片破碎或皱缩,完整者展开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3~12厘米,宽0.5~3厘米;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,齿尖具针刺。上表面绿褐色,下表面灰绿色,两面均有白色柔毛,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,总苞钟状,苞片黄绿色,5~8层,花紫红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凉,味甘、苦。归心经、肝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。凉血止血,祛瘀消肿。治吐血,衄血,尿血,血淋,便血,血崩,急性传染性肝炎,创伤出血,疔疮,痈毒。
1、《日华子本草》:根,治热毒风并胸脯烦闷,开胃下食,退热,补虚损。苗,去烦热,生研汁服。
2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清热,止血,降压,散瘀消肿。治各种出血症,高血压,黄疸,肝炎,肾炎。
3、《纲目拾遗》:’清火疏风豁痰,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。
4、《本草拾遗》:破宿血,止新血,暴下血,血痢(’痢’一作’崩’),金疮出血,呕吐等,绞取汁温服;作煎和糖,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,服之亦佳。
5、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血淋胀痛,跌打损伤,红崩,白带。
6、《食疗本草》:取菜煮食之,除风热。根,主崩中,又女子月候伤过,捣汁半升服之。金疮血不止,挼叶封之。夏月热,烦闷不止,捣叶取汁半升服之。
7、《本草图经》:生捣根绞汁服,以止吐血,衄血、下血。
【应用】用量4.5~9克,水煎服;鲜者30~60克,捣汁研末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用治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便血、崩漏下血、外伤出血、黄疸、痈肿疮毒等。具有止血作用。对甲醛性关节炎有一定程度的消炎作用;还有镇静、抑菌和利胆作用
【药理】水煎剂有直接的拟交感神经药的作用,对麻醉后破坏脊髓的大白鼠有去甲肾上腺素样的升压作用;对离体兔心和蟾蜍心脏均有兴奋作用。
【成分】含胆碱、皂苷、儿茶酚胺类物质,并显生物碱皂苷的反应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禁服。
【药方】
1、治传染性肝炎,肝肿大 鲜小蓟根60g。水煎服,10d为1疗程。(《常用中草药图谱》)
2、治妊娠胎堕后出血不止:小蓟根叶(锉碎)、益母草(去根,切碎)各五两。以水三大碗,煮二味烂熟去滓至一大碗,将药于铜器中煎至一盏,分作二服,日内服尽。(《圣济总录》小蓟饮)
3、治急性肾炎、泌尿系感染、尿疼浮肿 小蓟15g,生地黄9g,白茅根60g。水煎服。(《天津中草药》)
4、治崩中下血:小蓟茎、叶(洗,切)研汁一盏,入生地黄汁一盏,白术半两,煎减半,温服。(《千金方》)
5、治高血压 小蓟、夏枯草各15g。煎水代茶饮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
6、治妇人阴庠:小蓟煎汤,日洗三次。(《广济方》)
7、治青竹蛇咬伤 刺儿菜根9~15g,徐长卿3~9g。水地服。外用鲜根适量,捣烂,敷患处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8、治九窍出血 用小蓟一握,捣汁,水半盏和顿服。如无青者,以干蓟末,冷水调三钱匕服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9、治哮喘时发,发时声如曳锯,头上汗出,口干作渴(热喘)鲜小蓟120g,精猪肉120g。共煮,待肉烂,去渣,吃肉喝汤。可3~5d吃1次,连用3~5次。【《江苏中医杂志》1982,(6):30】
10、治吐血 小蓟、大蓟、侧柏叶各9g,仙鹤草、焦栀子各12g。水煎服。(《常用中草药图谱》)
11、治舌上出血,兼治大衄:刺蓟一握,研,绞职汁,以酒半盏调服。如无生汁,只捣干者为末,冷水调下三钱匕。(《圣济总录》清心散)
12、治卒吐血及泻鲜血 小蓟叶,捣汁,温服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13、治呕血、咯血:大蓟、小蓟、荷叶、扁柏叶(侧柏叶)、白茅根、茜草、山栀(栀子)、大黄、牡丹皮、棕榈皮各等分。烧灰存性,研极细末,用纸包,碗盖于地上一夕,出火毒,用时先将白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服五钱,食后下。(《十药神书》十灰散)
14、治一切极痛下疳 鲜小蓟、鲜地骨皮各五两。煎浓汁浸之,不三四日即愈。(《医学广笔记》)
15、治心热吐血口干:生藕汁,生牛蒡汁(牛蒡子)、生地黄汁、小蓟根汁各二合,白蜜一匙。上药相和,搅令匀,不计时候,细细呷之。(《圣惠方》)
16、治小儿浸淫疮,疼痛不可忍,发寒热 小蓟末,新水调敷,干即易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17、治鼻窒、气息不通 小蓟一把。(口父)咀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分二服。(《千金要方》)
18、治下焦结热,尿血成淋 生地黄、小蓟根、通草、滑石、山栀仁(栀子)、蒲黄(炒)、淡竹叶、当归、藕节、甘草各等分。上嚼咀,每服半两,水煎,空心服。(《济生方》小蓟饮子)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1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