棕榈,棕榈皮,棕榈木皮,棕毛,棕皮,陈老棕,棕板,陈棕皮,棕骨,陈棕
【中药名】棕榈
【别名】棕榈皮,棕榈木皮,棕毛,棕皮,陈老棕,棕板,陈棕皮,棕骨,陈棕
【来源】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鞘纤维。全年可采,一般多于9~10月间采收其剥下的纤维状鞘片,除去残皮,晒干
【植物形态】棕榈,常绿乔木,高达10m。茎杆圆柱形,粗装挺立,不分枝,径约20cm,残留的褐色纤维状老叶鞘层层包被于茎杆上,脱落后呈环状的节。叶簇生于茎顶,向外展开;叶柄坚硬,长约1m,横切面近三角形,边缘有小齿,基部具褐煞费苦心纤维状叶鞘,新叶柄直立,老叶柄常下垂;叶片近圆扇状,直径60-100cm,具多数皱摺,掌状分裂至中部,有裂片30-50,各裂片先端浅2裂,上面绿色,下面具蜡粉,革质。肉穗花序,自茎顶叶腋抽出,基部具多数大型鞘状苞片,淡黄色,具柔毛。雌雄异株;雄花小,多数,淡黄色,花被6,2轮,宽卵形,雄蕊6,花丝短,分离;雌花花被同雄花,子房上位,密被白柔毛,花柱3裂。核果球形或近肾形,直径约1cm,熟时外果皮灰蓝色,被蜡粉。花期4-5月,果期10-12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生于栽培于村边、溪边、田边、丘陵地或山地。长江以南各地多有分布。
【药材性状】苦涩,平。棕榈皮的陈久者,名陈棕皮。商品中有用叶柄部分或废棕绳。将叶柄削去外面纤维,晒干,名为棕骨;废棕绳多取自破旧的棕床,名为陈棕。
【性味归经】入肝、脾二经。
【功效主治】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鞘纤维。治吐血,衄血,便血,血淋,尿血,下痢,血崩,带下,金疮,疥癣。
【使用禁忌】《本草经疏》:暴得吐血,瘀滞方动;暴得崩中,恶霉未竭;湿热下痢初发;肠风带下方炽,悉不宜遽用。即用亦无效。
【药方】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189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