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榴皮,酸石榴皮,酸榴皮,西榴皮,石榴壳,安石榴壳,安石榴皮,石榴果壳
【中药名】石榴皮 shiliupi
【别名】酸石榴皮,酸榴皮,西榴皮,石榴壳,安石榴壳,安石榴皮,石榴果壳
【药用部位】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成熟果皮。
【植物形态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树皮通常青灰色或淡黄绿色,有纵皱纹及横皮孔;幼枝近圆形或微四棱形,顶端常呈刺状,无毛。叶对生或簇生,具短柄;叶片矩圆状披针形至矩圆状椭圆形,先端渐狭,全缘,上面有光泽,无毛,下面有隆起的主脉。花梗单生或数朵生于小枝顶端或叶腋,花大;花萼钟状,肉质而厚,红色,下部与子房合生,顶端5~8裂,裂片三角状卵圆形,外面有乳突状突起,宿存;花瓣红色,与萼片同数而互生,倒卵形,基部渐狭,有皱纹,雄蕊多数,着生于萼筒喉部周围,花药淡黄色,椭圆形,背着;雌蕊1,子房下位或半下位,上部6室,具侧膜胎座,下部3室,具中轴胎座,花柱单一,有时3枚分离,柱头2~3裂。浆果近圆形,果皮肥厚革质,熟时红色或黄带红色,顶端有宿存花萼,内具薄隔膜。种子多数,倒卵形,有棱角,具红色肉质多汁的外种皮,内种皮革质,坚硬。花期5~6月,果期7~8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生于向阳和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,为庭园常见的栽培树种。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果实成熟后,收集果皮,晾干或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,大小不一。外表面红棕色、棕黄色或暗棕色,略有光泽,粗糙,有多数疣状突起。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及粗短果梗或果梗痕。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,有隆起,呈网状的果蒂残痕。质硬而脆,断面黄色,略显颗粒状。无臭,味苦涩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酸、涩。归大肠经。
【功效主治】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。涩肠,止血,驱虫。治久泻,久痢,便血,脱肛,滑精,崩漏,带下,虫积腹痛,疥癣。
【应用】用量3~9克,煎汤内服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,研末撒或调敷。用治久泻、久痢、便血、脱肛、崩漏、白带、虫积腹痛等。
【药理】治疗消化功能紊乱失去平衡所致腹泻。其煎剂体外实验具抗菌、抗病毒作用;石榴皮碱是驱虫的主要有效成分,对绦虫的杀灭作用最强,能使其肌肉陷入持久收缩。
【成分】含石榴皮苦素、鞣质、蜡、甘露醇、黏液质、没食子酸、苹果酸、果胶、菊糖、石榴皮碱、异石榴皮碱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用量不宜过大。痢疾积滞未清者慎服。
【药方】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326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