葶苈子,丁历,眉毛蒿,婆婆蒿,米米蒿,大逋,大室

康康 阅读:438 2024-11-17 16:38:26 评论:0

  【中药名葶苈子 tinglizi

  【别名】丁历、眉毛蒿、婆婆蒿、米米蒿、大逋,大室。

  【药用部位】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的成熟种子,习称“南葶苈子”。或独行菜的干燥成熟种子,习称“北葶苈子”。(本文以南葶苈子为例,右图亦为南葶苈子)

  【植物形态】一年生草本,高30~70厘米。茎直立,不分枝,或上部分枝,被星状毛。叶互生,较密,茎下部的叶柄较明显;叶片2~3回羽状全裂或深裂,裂片线形,柔软,下面多毛,上面无毛或较下面之毛少。夏季开黄色小花,总状花序顶生。长角果细长,成略扁平的圆柱形,近光滑或被柔毛。花期4~6月,果期5~8月。

  【产地分布】生于麦地、田边及路旁、住宅附近。主产于山东、江苏、安徽等地。

  【采收加工】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,晒干,搓出种子,除去杂质。

  【药材性状】长圆形略扁,长约1毫米,宽约0.5毫米。表面棕色或红棕色,微有光泽,一端钝圆,另一端微凹或较平截。味微辛、苦,略带粘性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性大寒,味辛、苦。归肺经膀胱经

  【功效主治】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。泻肺平喘,行水消肿。用于痰涎壅肺,喘咳痰多,胸胁胀满,不得平卧,胸腹水肿,小便不利,肺原性心脏病水肿。

1、《开宝本草》:疗肺壅上气咳嗽,定喘促,除胸中痰饮。
2、《伤寒类要》:治肾瘅、唇干。
3、《药性沦》:利小便,抽肺气上喘息急,止嗽。
4、《本经》:主癥瘕积聚结气,饮食寒热,破坚逐邪,通利水道。
5、《纲目》:通月经。
6、《别录》:下膀胱水,伏留热气,皮间邪水上出,面目浮肿,身暴中风热痱痒,利小腹。

  【应用】用量3~9克,包煎。用治痰涎壅肺、喘咳痰多、胸胁胀满、不得平卧、胸腹水肿、小便不利、肺原性心脏病水肿。具有强心利尿、抗菌、抗癌和祛痰等功效,对胰蛋白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。

  【药理】强心。

  【成分】含芥子苷、芥酸、异硫氢酸苄酯、异硫氢酸烯丙酯、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、脂肪油、蛋白质、糖类等。另含黑芥子苷、芥子碱、芥子油苷、异硫氰酸烯丙酯等成分。

  【使用禁忌】葶苈子遇水发粘,不宜用水淘洗。肺虚咳喘,脾虚肿满,肾虚水肿者慎服,不宜久服。

  【药方

1、治水肿及暴肿 葶苈三两,杵六千下,令如泥,即下汉防已末四两,取绿头鸭就药臼中,截头沥血于臼中,血尽和鸭头更捣五千下,丸如梧桐子大,患甚者,空腹白汤下十丸,稍可者五丸。频服,五日止。此药利小便有效。(《经验方》)
2、治瘰疬结核:葶苈子二合,豉(淡豆豉)半斤(汤浸令软)。上药,都捣熟,捻作饼子如钱厚,安在疬子上,以艾炷如小指大,灸饼上,五日一度,灸七壮。(《圣惠方》葶苈饼子法)
3、治阳水暴肿,面赤烦渴,喘急,小便涩:甜葶苈一两半(炒,研末),汉防己(末)二两。以绿头鸭血及头,合捣万杵,丸如梧子大,甚者,空腹白汤下十丸,轻者五丸,日三、四服,五日止。小便利为验。(《外台秘要方》)
4、治伤寒七八日内,热不解 葶苈一合(纸上炒、研膏),苦酒(米醋是也)一升半,生艾汁(艾叶)半斤(无生艾,煮熟艾汁或用艾根捣取汁)。上三味同煎,取七合,作三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葶苈苦酒汤)
5、治男女大小头面手足肿:苦葶苈炒研,枣肉和丸,小豆大,每服十丸,煎麻子汤下,日三服,五七日小便多,则消肿也。忌咸酸生冷。(《外科精义》)
6、治月经不通:葶苈一升。为末,蜜丸如弹子大。绵裹纳阴中,入三寸,每丸一宿易之,有汁出止。(《千金方》)
7、治水气 葶苈三两,以物盛于甑上,蒸令湿,即捣万杵,自堪为丸,不须蜜和,如不得,以少蜜和之,一服五丸,渐加之七丸,以微利为度,得利即停,不可多服,令人不甚能食。若气发又服之,得利气下定即停。(《外台》引《崔氏方》)
8、治头风疼痛:葶苈子为末,以酒淋汁沐头,三、四度。(《肘后方》)
9、治肺痈喘不得卧:葶苈(熬令黄色、捣,丸如弹子大),大枣十二枚。上先以水三升,煮枣取二升,去枣内葶苈,煮取一升,顿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葶苈大枣泻肺汤)
10、治时气发黄 甜葶苈二两(隔纸炒令紫色),川大黄二两(锉碎,微炒)。上件药,捣罗为末,炼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不计时候,以温水下二丸,以利为度。(《圣惠方》)
11、治腹满口舌干燥,此肠间有水气:防己、椒目、葶苈(熬)、大黄各一两。上四味,末之,蜜丸如梧子大。先食饮服一丸,日三服,稍增,口中有津液,渴者,加芒硝半两。(《金匮要赂》已椒苈黄丸)
12、治卒大腹水病:葶苈一两,杏仁(苦杏仁)二十枚。并熬黄色,捣,分十服,小便去,瘥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13、治疳虫蚀齿:葶苈,雄黄等分。为末,腊月猪脂和成,以绵裹槐枝蘸点。(《金匮要略》)
14、治咳嗽痰涎喘急:葶苈半两,半夏(生姜汁浸软,切作片子)半两,巴豆四十九粒(去皮,同上二味一处炒,候半夏黄为度)。上件除巴豆不用,只用上二味为细末,每服一钱,以生姜汁入蜜少许同调下,食后。(《杨氏家藏方》葶苈散)
15、治肺痿咳嗽上气,不得卧,多粘唾等 葶苈子三两(微火熬令紫色,捣如泥),大枣二十枚(破),桑根白皮(桑白皮)三两(切)。凡三味,以水三升煮枣及桑皮,取一升,去滓,纳葶苈子,泛如弹丸许,搅令消 散,更煮,三分减-。调冷暖,顿服之。良久当吐恶物,微利,多汗,如汤沃雪即得安卧,神效。忌生冷咸酸腥臭油腻等。(《医心方》引《玄感传尸方》泻肺汤)
16、治上气咳嗽,长引气不得卧,或水肿,或遍体气肿,或单面肿,或足肿:葶苈子三升,微熬,捣筛为散,以清酒五升渍之,春夏三日,秋冬七日。初服如胡桃许大,日三夜一,冬日二夜二,量其气力,取微利为度,如患急困者,不得待日满,亦可以绵细绞即服。(《外台秘要方》)
17、治小儿白秃:葶苈捣末,以汤洗讫涂上。(《子母秘录》)
18、治肿满腹大,四肢枯瘦,小便涩浊:甜葶苈(纸隔炒)、荠菜根等分。上为末,蜜丸如弹子大。每服一丸,陈皮汤嚼下,只三丸,小便清,数丸,腹当依旧。(《三因方》葶苈大丸)
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251

云药世家健康颈肩腰
标签:中药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