鸦胆子,苦参子,鸦胆,老鸦胆,鸦蛋子,丫蛋子,鸭蛋子,鸭胆子,苦榛子,鸭旦子,解苦楝,小苦楝
【中药名】鸦胆子 yadanzi
【别名】老鸦胆、苦参子、鸦蛋子、小苦楝。
【药用部位】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成熟果实。
【植物形态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。全株密被淡黄色柔毛。奇数羽状复叶,互生,小叶5~11片;叶片呈卵状披针形或长卵形,先端渐尖,基部两侧不对称,边缘有粗锯齿,两面均被短柔毛。花单性,异株或同株;圆锥聚伞花序,腋生,总轴被黄色柔毛;花小,红黄色至紫色,雄花萼片4,外面及边缘均被茸毛;花瓣4片,披针形,外面中脉上疏生茸毛,边缘疏生茸毛及腺体,雄蕊4枚,与萼对生;雌花萼片4,三角形,外面被茸毛,边缘有茸毛及腺体,心皮4。下部被花盘包围,花柱下弯,柱头长尖形;两性花雄蕊几无花丝,离生心皮4。核果卵形或长卵形,黑色。种子1粒,卵形,略扁,淡黄白色。花期3~8月,果期4~10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适生长于气候温暖的土壤疏松的海滨地带以及沟边、林缘、灌木丛中。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杂质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呈卵形。表面黑色或棕色,有隆起的网状皱纹,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,两侧有明显的棱线,顶端渐尖,基部有凹陷的果梗痕。果壳质硬而脆,种子卵形,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,具网纹;种皮薄,子叶乳白色,富油性。无臭,味极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苦。有小毒,归大肠经、肝经。
【功效主治】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。清热,燥湿,杀虫,解毒。治痢疾,久泻,疟疾,痔疮,疔毒,赘疣,鸡眼。
【应用】用量0.5~2克,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。外用适量。用治痢疾、疟疾;外治赘疣、鸡眼。
【药理】抗肿瘤;促进免疫功能;抗病毒。主要抗癌成分为苦木内酯,鸭胆子苦醇对黑色素瘤- L1210及黑色素瘤P388等瘤株具显著抑制效果。去油鸦胆子水浸液1:1000及苦木苦味素具有很强的抗阿米巴作用。具有抗疟作用及抗肠道寄生虫作用;醇提物体内体外实验对人鼻KB、小鼠艾氏腹水癌、P388细胞白血病、大鼠W256肉瘤等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。此外,鸭胆子仁有显著毒性,挥发油毒性低但有显著的局部刺激。
【成分】含鸦胆子苦素、鸦胆子苦苷、鸦胆子苦内酯、鸦胆子苷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,可引起恶心、呕吐、腹痛,对肝肾亦有损害,故不宜多服久服。脾胃虚弱呕吐者禁服。
【药方】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341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