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叶、冬桑叶、霜桑叶
【中药名】桑叶 sangye
【别名】冬桑叶、霜桑叶。
【英文名】Mori Folium。
【药用部位】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L.的叶。
【植物形态】落叶乔木,通常成灌木状。根褐黄色。叶互生,卵圆形至广卵形,边缘有粗齿,下面沿脉有疏毛;托叶披针形,早落。花单性异株或同株;雄花集成葇荑花序,早落,花被片4,黄绿色,雄蕊4枚,与花被片对生;雌花集成穗状花序,排列紧密,花被片4,果时变肉质,子房l室,柱头2裂,宿存。聚花果(桑椹)熟时紫黑色或白色。花期4~5月,果期5~6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生于村旁、田埂、山坡。全国各地有栽培。
【采收加工】初霜后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多皱缩、破碎。完整者有柄,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,先端渐尖,基部截形、圆形或心形,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,有的不规则分裂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,下表面颜色稍浅,叶脉突出,小脉网状,脉上被疏毛,脉基具簇毛。质脆。气微,味淡、微苦涩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甘、苦。归肺经、肝经。
【功效主治】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。祛风清热,凉血明目。治风温发热,头痛,目赤,口渴,肺热咳嗽,风痹,瘾疹,下肢象皮肿。
【临床应用】用量5~9克,水煎服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煎水洗。用治风热感冒、肺热燥咳、头晕头痛、目赤昏花。
【药理】具有降血糖作用;抗菌用;能促进细胞生长,刺激真皮细胞分裂,产生新生的表皮并促使昆虫蜕皮;对人体能促进蛋白质合成,排除体内胆固醇,降低血脂。药理试验表明,有抑菌、利尿、降压等作用。
【成分】主含黄酮类化合物、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、牛膝甾酮、蜕皮甾酮、芸香苷、槲皮素、绿原酸、香豆素、生物碱、绿原酸及微量挥发油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肝燥者禁用。
【药方】
①治手足麻木,不知痛痒:霜降后桑叶煎汤频洗。(《急救方》)
②治风眼下泪:腊月不落桑叶,煎汤日日温洗,或入芒硝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③治遍身出汗不止:新桑叶,乘露采摘。晒干研为末。每服6克,空心米汤调服。(《种杏仙方》)
④治肝阴不足,眼目昏花,咳久不愈,肌肤甲错,麻痹不仁:嫩桑叶(去蒂,洗净,晒干,为末)一斤,黑胡麻子(黑芝麻)(淘净)四两,将胡麻擂碎,熬浓汁,和白蜜一斤,炼至滴水成珠,入桑叶末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钱,空腹时盐汤、临卧时温酒送下。(《医级》桑麻丸)
⑤治吐血:晚桑叶,微焙,不计多少,捣罗为细散。每服三钱匕,冷腊茶调如膏,入麝香少许,夜卧含化咽津。只一服止,后用补肺药。(《圣济总录》独圣散)
⑥治火烧及汤烫疮:经霜桑叶,焙干,烧存性,为细末。香油调敷或干敷。(《医学正传》)
⑦治痈口不敛:经霜黄桑叶,为末,敷之。(《直指方》)
⑧治大肠脱肛:桑叶三升,水煎过,带温罨纳之。(《直指方》)
⑨治穿掌毒肿:新桑叶研烂盫之。(《通玄论》)
⑩治小儿渴:桑叶不拘多少,用生蜜逐叶上敷过,阴干,细切。用水煎汁服之。(《胜金方》)
⑾治霍乱已吐利后,烦渴不止:桑叶一握。切,以水一大盏,煎至五分,去滓,不计时候温服。(《圣惠方》)
⑿治咽喉红肿,牙痛:桑叶三至五钱,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⒀治头目眩晕:桑叶三钱,菊花三钱,枸杞子三钱,决明子二钱。水煎代茶饮。(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)
⒁治摇头风(舌伸出,流清水,连续摇头):桑叶一至二钱,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⒂治遍身出汗不止 新桑叶,乘露采摘,控干研为末。每服二钱,空心米汤调服。(《种杏仙方》)
⒃治膈气呕逆,不能下食 桑叶末二两,半夏一两(汤洗七遍去滑)。上药,捣细罗为散。每服一钱,以醋浆水一中盏,煎至六分,入生姜汁少许,不计时候,稍热并滓服。(《圣惠方》)
⒄治乳硬作痛:嫩桑叶,生采,研。以米饮调,摊纸花贴病处。(《妇人良方》)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97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