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花蛇舌草,蛇舌草,蛇删草,目目生珠草,蛇针草,节节结蕊草,矮脚白花蛇利草,蛇舌癀,鹩哥利,千打捶,羊须草,蛇总管,鹤舌草,细叶柳子,甲猛草,白花十字草,尖刀草,珠仔草,定经草,小叶锅巴草,南地珠,散
【中药名】白花蛇舌草 baihuasheshecao
【别名】蛇舌草、蛇删草、目目生珠草、蛇针草、节节结蕊草。
【药用部位】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一年生小草本。茎略扁,细长。叶对生,膜质,无柄,线形,顶端急尖,仅具1条主脉;托叶基部合生,顶端芒尖。春、夏季开花;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,无花梗或有短的花梗;萼管球形,4裂,裂片长圆状披针形,顶端渐尖,边缘有缘毛;花冠白色,管状,顶部4裂,裂片卵状长圆形;雄蕊4枚,着生于冠管喉部,花药突出冠管外;花柱顶端2裂,裂片扩展。蒴果膜质,扁球形,顶部有宿存的萼檐裂片。种子细小,有棱。果期8~9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生于水田田埂和潮湿的旷地上。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白花蛇舌草的全草扭缠成团状,灰绿色或灰棕色。有主根1条,须根纤细。茎细而卷曲,质脆易折断,中央有白色髓部。叶多破碎,极皱缩,易脱落;有托叶。花腋生,多具梗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凉,味微苦、微甘。归胃经、大肠经、小肠经。
【功效主治】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解毒药(一说为抗肿瘤药)。清热,利湿,解毒。治肺热喘咳,扁桃体炎。咽喉炎,阑尾炎,痢疾,尿路感染,黄疸,肝炎,盆腔炎,附件炎,痈肿疔疮,毒蛇咬伤,肿瘤。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症。
1、《泉州本草》:清热散瘀,消痈解毒。治痈疽疮疡,瘰疬。又能清肺火,泻肺热。治肺热喘促、嗽逆胸闷。
2、《广西中草药》:清热解毒,活血利尿。治扁桃体炎,咽喉炎,阑尾炎,肝炎,痢疾,尿路感染,小儿疳积。
3、《广西中药志》:治小儿疳积,毒蛇咬伤,癌肿。外治白泡疮,蛇癞疮。
4、《潮州志·物产志》:茎叶榨汁饮服,治盲肠炎,又可治一切肠病。
5、《闽南民间草药》:清热解毒,消炎止痛。
【应用】白花蛇舌草用量50~100克或捣汁,煎服。外用:捣敷。用治肺热喘咳、咽喉肿痛;湿热黄疸、胃炎、胆囊炎、胆石症;肠炎、痢疾、肾盂肾炎、尿道炎、盆腔炎;热毒疮疡、肺痈、肠痈、毒蛇咬伤。内服外敷均可。
【药理】增强免疫功能;有抗菌作用,抗肿瘤;白花蛇舌草对离体兔肠大剂量呈显著的抑制功效与作用,并可对抗乙酰胆碱或肾上腺素引起的肠兴奋或抑制作用。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。
【成分】挥发油中提取得34种化合物,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乙烯基苯酚、对乙烯基愈创木酚和芳樟醇。另含有2-甲基-3-羟基-4-甲氧基葸醌、车叶草苷酸、鸡屎藤次苷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阴疽,脾胃虚寒,孕妇慎用。
【药方】
1、治胃癌,食管癌,直肠癌:白花蛇舌草75克,薏苡仁30克,黄药子10克,乌药3克,龙葵3克,乌梅6克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79年)
2、治毒蛇咬伤:鲜白花蛇舌草一至二两。捣烂绞汁或水煎服,渣敷伤口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3、治泌尿系感染:白花蛇舌草全草30克,野菊花30克,金银花30克,石韦15克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4、治疮肿热痛:鲜蛇舌癀洗净,捣烂敷之,干即更换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
5、治跌打损伤:鲜白花蛇舌草120克。水酒各半煎。内服。(《江西草药手册》)
6、治小儿惊热,不能入睡:鲜蛇舌癀打汁一汤匙服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
7、治急慢性腹泻:鲜白花蛇舌草120克,煎水内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1979年)
8、治急性阑尾炎:白花蛇舌草二至四两,羊蹄草一至二两,两面针根三钱。水煎服。(广东《中草药处方选编》)
9、治咽喉肿痛、结合膜炎:白花蛇舌草鲜全草30~60克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10、治痢疾、尿道炎:白花蛇舌草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11、治阑尾炎:白花蛇舌草30克,金银花、败酱草各18克,红藤15克。煎服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
12、治黄疸:白花蛇舌草一至二两。取汁和蜂蜜服。(厦门)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171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