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七、田七、参三七、盘龙七、金不换、血参、山漆

康康 阅读:603 2024-09-01 20:28:29 评论:0

  【中药名三七 sanqi

  【别名】田七、参三七、盘龙七、金不换、血参、山漆。

  【植物形态】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短,斜生;主根粗壮,肉质,倒圆锥形或圆柱形,常有疣状突起的分枝。茎直立,不分枝。掌状复叶,3~4片轮生于茎顶,小叶通常5~7,膜质,长椭圆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,基部1对较小,先端长渐尖,基部近圆形,多不对称,叶缘有细密锯齿,齿端具小刚毛。伞形花序单独顶生,花小,多数两性,少杂性。花萼5齿裂;花瓣5,黄绿色,先端尖;雄蕊5枚,花丝线形;花柱上部分离为2。核果浆果状,近肾形,成熟时红色。花期6~8月,果期8~10月。

  【产地分布】野生于山坡丛林下。现多栽培于海拔800~1000米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,以土壤疏松、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为宜。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  【采收加工】一般种4年收获,秋季花开前采挖者称“春七”,饱满,质佳;11月种子成熟后采挖者称“冬七”,较松泡,质较次。采挖后,除去地上茎及泥沙,剪去芦头、侧根、须根,洗净,晒干。

  【药材性状】类圆锥形或圆柱形。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,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。顶端有茎痕,周围有瘤状突起。体重,质坚实,击破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,断面灰绿色、黄绿色或灰白色,皮部有细小棕色斑点,木部微呈放射状纹理。气微,味苦而后微甜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甘、微苦。归肝经胃经

  【功效主治】止血,散瘀,消肿,定痛。治吐血,咳血,衄血,便血,血痢,崩漏,癥瘕,产后血晕,恶露不下,跌扑瘀血,外伤出血,痈肿疼痛。

①《纲目》:止血,散血,定痛。金刃箭伤,跌扑杖疮,血出不止者,嚼烂涂,或为末掺之,其血即止。亦主吐血,衄血,下血,血痢,崩中,经水不止,产后恶血不下,血运,血痛,赤目,痈肿,虎咬,蛇伤诸病。

②《玉揪药解》:和营止血,通脉行瘀,行瘀血而敛新血。凡产后、经期、跌打、痈肿,一切瘀血皆破;凡吐衄、崩漏、刀伤、箭射,一切新血皆止。

  【临床应用】用量5~10克,煎汤服;外用磨汁涂、研末撒或调敷患处。用治咯血、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崩漏、外伤出血、胸腹刺痛、跌扑肿痛。

  【药理研究】动物试验表明,人参皂苷Rg类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,而Rb类则有抑制作用,三七总皂苷可抑制血小板凝集,三七提取物有强心、降压、保肝、抗炎、降低血中胆固醇、免疫调节和抗病毒作用。总面言之,对血液及造血系统具有止血、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、溶血、造血等作用;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抗心律失常、抗动脉粥样硬化、耐缺氧及抗休克、改善脑缺血等作用;对神经系统具有中枢神经抑制、镇痛等作用;可增强免疫功能,保护肝功能,抗肿瘤,延缓衰老,降血糖,抗炎,调节物质代谢,促进生长;毒性较低,长期用药基本无副反应。

  【成分】主要含人参皂苷Rg₁、槲皮素、乙酸、丁香烯、人参皂苷Re、亮氨酸、β-谷固醇-D-葡萄糖苷、人参炔三醇、三七皂苷等12种单体皂苷及止血成分田七氨酸。另含挥发油及多种微量元素。

  【使用禁忌】孕妇慎用。

  【药方

①治吐血,衄血:山漆一钱,自嚼,米汤送下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
②治吐血:鸡蛋一枚,打开,和三七末一钱,藕汁一小杯,陈酒半小杯,隔汤炖熟食之。(《同寿录》)

③治咳血,兼治吐衄,理瘀血及二便下血:花蕊石三钱(煅存性),三七二钱,血余一钱(煅存性)。共研细末。分两次,开水送服。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化血丹)

④治赤痢血痢 三七三钱。研末,米泔水调服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
⑤治大肠下血 三七研末,同淡白酒调一二钱服。加五分入四物汤亦可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
⑥治产后血多 山漆研末,米汤送服一钱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
⑦治赤眼,十分重者:三七根磨汁涂四围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
⑧治刀伤,收口:好龙骨、象皮、血竭三七乳香没药降香末各等分。为末,温酒下。或掺上。(《纲目拾遗》七宝散)

⑨止血:三七、白蜡、乳香降香血竭五倍子牡蛎各等分。不经火,为末。敷之。(《回生集》军门止血方)

⑩治无名痈肿,疼痛不止:山漆磨米醋调涂。已破者,研末干涂。(《纲目》)

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25

云药世家健康颈肩腰
标签:中药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