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前子、车前实、凤眼前仁、耳朵穗子

康康 阅读:885 2024-09-16 17:58:11 评论:0

  【中药名车前子 cheqianzi

  【别名】车前实、凤眼前仁、耳朵穗子。

  【药用部位车前草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L.的种子。

  【植物形态】多年生草本。叶基生,具长柄叶片。穗状花序匙形花萼4,基部稍合生;花冠管卵形,先端4裂;雄蕊4,与花冠裂片互生;雌蕊1,蒴果卵状圆锥形。花期6~9月,果期7~10月。

  【产地分布】生于山野、路旁、田埂及河边等地。分布全国各地。

  【采收加工】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穗,晒干后搓出种子。

  【药材性状】长圆形稍扁或椭圆形,一端略尖,边缘较薄,长1.05~2.20毫米,宽0.65~1.20毫米。表面黑棕色或棕色,略干皱缩粗糙。放大镜下可见背面微隆起,腹面略平坦,中央或一端有黑色(或白色)凹人的脐点。切面可见乳白色的胚乳及胚。种子放水中,外皮有黏液释出覆盖种子。气微,嚼之稍有黏性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性微寒,味甘。归肾经肝经肺经小肠经

  【功效主治】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。利水通淋,止泻,清肝明目,清肺化痰。用于水肿胀满,热淋涩痛,暑湿泄泻,目赤肿痛,痰热咳嗽。

①《本经》:主气癃、止痛,利水道小便,除湿痹。

②《本草经集注》:主虚劳。

③《别录》:男子伤中,女子淋沥,不欲食。养肺强阴益精。明目疗赤痛。

④《药性论》:能去风毒,肝中风热,毒风冲眼目,赤痛障翳,脑痛泪出,去心胸烦热。

⑤《日华子本草》:通小便淋涩,壮阳。治脱精,心烦。下气。

⑥《医学启源》:主小便不通,导小肠中热。

⑦《滇南本草》:消上焦火热,止水泻。

⑧《纲目》:止暑湿泻痢。

⑨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主淋沥癃闭,阴茎肿痛,湿疮,泄泻,亦白带浊,血闭难产。

⑩《科学的民间药草》:镇咳,祛痰,利尿。

⑾《山东中药》:敷湿疮、脓泡疮、小儿头疮。

  【临床应用】用量9~15克,包煎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水煎洗或研末调敷。用治热淋、石淋、小便不通、淋浊、水肿、湿盛所致的水泻、目赤障翳、风热目暗涩痛等。

  【药理】利尿;预防肾结石形成;使滑膜等组织发生关节炎,促进关节囊组织增生,使松弛了的关节囊恢复原有的紧张度;祛痰止咳;有拟胆碱作用。

  【成分】含桃叶珊瑚苷、具降糖作用的车前子粘多糖A等。另含京尼平苷酸、毛蕊花糖苷、车前苷、消旋一车前子苷、都桷子苷酸、桃叶珊瑚苷、车前子酸等成分。

  【使用禁忌】内伤劳倦、阳气下陷、肾虚精滑及内无湿热者禁服。

  【药方

(1)治小便热秘不通:车前子一两,川黄柏五钱,白芍药二钱,甘草一钱。水煎徐徐服。(《普济方》)

(2)治小便赤涩,或癃闭不通,及热淋血淋:车前子、瞿麦萹蓄滑石、山栀子仁、甘草(炙)、木通大黄(面裹煨,去面,切,焙)各一斤。上为散。每服二钱,水一盏,入灯心(灯心草)煎至七分,去滓温服,食后临卧。(《局方》八正散)

(3)治小便血淋作痛:车前子晒干为末,每服二钱,车前叶煎汤下。(《普济方》)

(4)治妊娠患淋,小便涩,水道热,不通:车前子五两,葵根(切)一升。以水五升,煎取一升半,分三服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
(5)治白浊:炒车前子四钱,白蒺藜三钱,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(6)治小儿伏暑吐泻,烦渴引饮,小便不通:白茯苓(去皮)、木猪苓(去皮)、车前子、人参(去芦头)、香薷各等分。上件为细末,每服一钱,煎灯心汤调下。(《杨氏家藏方》车前子散)

(7)治风热目暗涩痛:车前子、黄连各一两。为末,食后温酒服一钱,日二服。

(8)治久患内障:车前子、生地黄麦冬等分。为末,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服之。

(9)治肝肾俱虚,眼常昏暗:菟丝子五两(酒浸五日,曝干别捣为末),车前子一两,熟地黄三两。上药捣罗为末,炼蜜和捣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于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,晚食前再服(驻景丸)。(⑦方以下出《圣惠方》)

(10)治阴痒痛:车前子以水三升,煮三沸,去滓洗痒痛处。(《外台》)

(11)血淋作痛。用车前子晒干研细,每服二钱,车前叶煎汤送下。

(12)老人淋病(身体发热)。用车前子五合,煮汁,去渣,用汁煮米粥吃,有效。常服此方,亦可明目。

(13)补虚明目(肝肾均虚,眼发黑共,或生障翳,迎风流泪)。用车前子、熟地黄(酒蒸后火焙)各三两,菟丝子(酒浸)五两,共研为末,加炼蜜和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温酒送下。一天服二次,此方名驻景丸。

(14)容易小产,用车前子研为末,每服一匙,酒送下。不饮酒者,可改用水送下。

(15)阴囊冷痛。肿满即成险症,用车前子研细,每服一匙,水送下,一天服二次。

(16)久患内障。用车前子、生地黄麦冬,等分为末,加蜜和丸,如梧子大。常服有效。


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61

云药世家健康颈肩腰
标签:中药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