皂角,猪牙皂,鸡栖子,猪牙皂角,小皂,皂吉,大皂荚,小皂荚,长皂荚,猪牙皂荚,牙皂,小皂角,大皂角,悬刀,角针实,小牙皂,眉皂

康康 阅读:407 2024-11-08 22:39:55 评论:0

  【中药名皂角 zaojiao

  【别名】猪牙皂,鸡栖子,猪牙皂角,小皂,皂吉,大皂荚,小皂荚,长皂荚,猪牙皂荚,牙皂,小皂角,大皂角,悬刀,角针实,小牙皂,眉皂

  【来源】豆科植物皂荚的成熟果实。

  【植物形态】落叶乔木。树干及枝有单生或分枝的刺,刺粗壮,红褐色。偶数羽状复叶;小叶3~8对;小叶片近革质,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。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,花杂性;花萼钟状,裂片4;花冠左右对称,淡黄色,花瓣4,卵形或椭圆形;雄蕊6~8枚;子房条形,胚珠多数。荚果长条形,扁平,表面红棕色或紫黑色,有光泽,被白色蜡质粉霜。种子多数,长椭圆形,扁平,红褐色,有光泽。花期5月,果期9~10月。

  【产地分布】生于山坡、林丛。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。

  【采收加工】于9~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,去净杂质,干燥。

  【药材性状】长条形而扁,或稍弯曲。表面不平,红褐色或紫红色,被灰白色粉霜,擦去后有光泽,两端略尖,质坚硬。剖开后呈浅黄色,内含多数种子。种子扁椭圆形,外皮黄棕色而光滑,质坚。气味辛辣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、咸。有小毒。归肺经大肠经

  【功效主治】属涌吐药。通窍,涤痰,搜风,杀虫。治中风口噤,头风,风痼,喉痹,痰喘,痞满积滞,关格不通,痈肿,疥癞,癣疾,头疮。

1、《本草述》:主治中暑风,喉塞肿痛,风邪痫疾,风涎眩晕,胸膈痞塞,痰逆呕吐反胃,除风湿肿淌,利二便关膈。
2、 王好古:按肝风,泻肝气。
3、《药性论》:主破坚癥,腹中痛,能堕胎。将皂荚于酒中,取尽其精,煎之成膏,涂帛,贴一切肿毒,兼能止疼痛。
4、《别录》:疗腹胀满,消谷,除咳嗽囊结,妇人胞不落,明目益精。
5、《本草会编》:烧烟,熏久痢脱肛。
6、《日华子本草》:通关节,除头风,消痰,杀劳虫。治骨蒸,开胃及中风口噤。
7、《纲目》:通肺及大肠气,治咽喉痹塞,痰气喘咳,风疠,疥癣。
8、《本经》:主风痹死肌,邪气,风头泪出,利九窍。

  【应用】用量1~1.5克,多人丸散;外用适量,研末吹鼻取嚏,或熬膏贴患处。用治中风口噤、昏迷不醒、癫痫痰盛、关窍不通、喉痹痰阻、顽痰不爽、大便燥结;外治痈肿。

  【药理】抗菌。毒性:有溶血作用及其他组织细胞毒作用,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。药理实验表明,皂苷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加产生祛痰作用;尚刺激胃肠黏膜产生腹泻,腐蚀胃黏膜产生吸收中毒;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。

  【成分】含多种皂苷,种子含脂肪油。另含非瑟素、黄颜木素、白桦脂酸、白桦醇、木栓酮等成分。

  【使用禁忌】体虚、孕妇及咯血、吐血患者忌服。

  【药方

1、治大小便不通,关格不利:烧皂荚细研,粥饮下三钱。(孙思邈)
2、治咳逆上气,时时唾浊,但坐不得眠:皂荚八两(刮去皮,用酥炙)末之,蜜丸梧子大,以枣膏和汤服三丸,日三夜一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皂荚丸)
3、治霍乱转筋:皂荚末,吹一小豆入鼻中,得嚏便瘥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4、治咽喉肿痛:牙皂一挺(去皮,米醋浸炙七次,勿令太焦)。为末,每吹少许,八咽吐涎即止。(《圣济总录》)
5、治卒外肾偏疼:皂荚和皮为末,水调敷之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6、治风热牙痛:皂角一挺,去子,入盐满壳,仍加白矾少许,黄泥固济,煅研,每日擦之。(《杨诚经验方》)
7、治足上风疮作痒甚者:皂角炙热烙之。(《纲目》)
8、治脚气肿痛:皂角、赤小豆。为末。酒醋调贴肿处。(《永类钤方》)
9、治急喉闭,逡巡不救:皂荚(去皮子)生半两,为末,每服少许,以箸头点肿处,更以醋调药末,厚敷项下,须臾便破,少血出即愈。(《灵苑方》)
10、治一切阳邪积滞,凡气积、血积、虫积、食积、伤寒、实热秘结等证:牙皂角(耖微黄)一两六钱,川大黄一斤。上为末,用汤浸蒸饼捣丸,绿豆大,每用五分或一钱、或二、三钱,酌宜用引送下,或用蜜为丸亦可。(《景岳全书》百顺丸)
11、治风邪痫疾:皂荚(烧存性)四两,苍耳根茎叶(日干)四两,密陀僧一两。为末,成丸梧子大,朱砂为衣,每服三四十丸。枣汤下,日二服,稍退,只服二十丸。(《永类钤方》抵柱丸)
12、治肾风阴痒:稻草烧皂角,烟熏十余次,即止。(《济急仙方》)
13、治卒头痛:皂荚末吹鼻中,令嚏则止。(《斗门方》)
14、治小儿毒气攻腮赤肿:皂角(去核)60克,天南星(生用)6克,糯米一合为末。上为细末,姜汁调涂。(《普济方》)
15、治中风口噤不开,涎潮壅上:皂角一挺(去皮),猪脂涂炙黄色,为末,每服一钱,温酒调下,气壮者二钱,以吐出风涎为度。(《简要济众方》)
16、治食诸鱼骨鲠,久不出:以皂荚末少许吹鼻中,使得嚏,鲠出。(《圣惠方》)
17、治卒中风,风涎潮于上膈,痹气不通,昏昏若醉,形体惛闷,四肢不收,或倒或不倒,或口角似利微有涎出:猪牙皂角四挺(削去黑皮),晋矾一两。二味同捣罗为 细末,再研为散,如有患者,可服半钱,重者三字匕,温水调灌下,不大呕吐,只是微微涎稀冷出,或一升二升,当时惺惺,次缓而调治,不可便大段吐之,恐过, 伤人命。(孙用和救急稀涎散)
18、治便毒痈疽:皂角(长一尺以上)一条,捶碎,法醋煮烂,研成膏敷之。(《直指方》)
19、治脑宣:皂角(去皮、弦、子)蜜炙捶碎,水中揉成浓汁,熬成膏子,鼻内搐之,口中咬箸,良久涎出为度。(《儒门事亲》)
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238

云药世家健康颈肩腰
标签:中药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