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骨,陆虎遗生,那伽骨,生龙骨,煅龙骨,五花龙骨,青化龙骨,花龙骨,白龙骨

康康 阅读:270 2024-12-07 19:07:40 评论:0

  【中药名】龙骨 longgu

  【别名陆虎遗生,那伽骨,生龙骨,煅龙骨,五花龙骨,青化龙骨,花龙骨,白龙骨

  【药用部位】古代哺乳动物象类、犀类、三趾马、牛类、鹿类等的骨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。

  【矿物形态】由磷灰石、方解石及少量黏土矿物组成。磷灰石为六方晶系隐晶质,依古代生物骨骼产出。疏松集合体中或有呈现晶体形小棒状的磷灰石 ,灰白色。略带油脂状,土状光泽或瓷状光泽。硬度大于指甲,小于小刀。方解石的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。晶体为菱面体,也有呈现柱状及板状者。常以钟乳状或致密粒状集体产出。断口贝壳状,硬度3,性脆。

  【产地分布】多产于山西、内蒙古、河北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
  【采收加工】挖出后,除去泥土及杂质。五花龙骨质酥脆,出土后,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,常用毛边纸粘贴。

  【药材性状】1.龙骨:又称白龙骨。呈骨骼状或不规则块状。表面白色、灰白色或黄白色至淡棕色,多较平滑,有的具纵纹裂隙或具棕色条纹与斑点。质硬,砸碎后,断面不平坦,色白或黄白,有的中空。关节处膨大,断面有蜂窝状小孔。吸湿力强,舔之吸舌。无臭,无味。以质硬、色白、吸湿力强者为佳。

  2.五花龙骨:又称五色龙骨。呈圆筒状或不规则块状。直径5~25厘米。淡灰白色、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深浅粗细不同的花纹,偶有不具花纹者。一般表面平滑,有时外层成片剥落,不平坦,有裂隙。质较酥脆,破碎后,断面粗糙,可见宽窄不一的同心环纹。吸湿力强,舔之吸舌。无臭,无味。以体较轻、质酥脆、分层、有花纹、吸湿力强者为佳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涩、甘。归心经肝经肾经大肠经

  【功效主治】属平肝息风药下分类的平抑肝阳药。镇惊安神,敛汗固精,止血涩肠,生肌敛疮。治惊痫癫狂,怔忡健忘,失眠多梦,自汗盗汗,遗精淋浊,吐衄便血,崩漏带下,泻痢脱肛,溃疡久不收口。

1、《纲目》:益肾镇惊,止阴疟,收湿气,脱肛,生肌敛疮。
2、《药性论》:逐邪气,安心神,止冷痢及下脓血,女子崩中带下,止梦泄精,梦交,治尿血,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。
3、《珍珠囊》:固大肠脱。
4、《本经》:主咳逆,泄痢脓血,女子漏下,癥瘕坚结,小儿热气惊痫。
5、《日华子本草》:健脾,涩肠胃,止泻痢,渴疾,怀孕漏胎,肠风下血,崩中带下,鼻洪,吐血,止汗。
6、《别录》:疗心腹烦满,四肢痿枯,汗出,夜卧自惊,恚怒,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,肠痈内疽,阴蚀,止汗,缩小便,尿血,养精神,定魂魄。安五藏。白龙骨疗梦寐泄精,小便泄精。

  【应用】内服:煎汤,10~15克,打碎先煎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;或调敷。安神、平肝宜生用,收涩、敛疮宜煅用。主治心悸怔忡,失眠健忘,惊痫癫狂,头晕目眩,自汗盗汗,遗精遗尿,崩漏带下,久泻久痢,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。

  【药理】有一定的镇静作用,增加戊巴比妥钠催眠率;还可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。

  【成分】主要成分为碳酸钙、磷酸钙等物质。

  【使用禁忌】湿热积滞者慎服。

  【药方

1、治伤寒脉浮,医以火迫劫之,亡阳,必惊狂,卧起不安者:桂枝(去皮)三两,甘草(炙)二两, 生姜三两(切),大枣十二枚(擘),牡蛎(熬)五两,蜀漆(去腥)三两,龙骨四两。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蜀漆,减二升,纳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 服一升。(《伤寒论》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)
2、治心虚盗汗:龙骨五钱(火煅),茯苓一两,人参六钱,莲肉(莲子)三两(俱微炒),共研为末,麦门冬(去心)四两,酒煮,捣烂成膏为丸梧子大。每早晚各服三钱,白汤下。(《方脉正宗》)
3、治产后虚汗不止:龙骨一两,麻黄根一两。上件药,捣细罗为散。不计时候,以粥饮调下二钱。(《圣惠方》)
4、治遗尿淋沥:白龙骨、桑螵蛸等分。为末。每盐汤服二钱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5、治失精家少腹弦急,阴头寒,目眩,发落,脉极虚芤迟,为清谷,亡血失精,脉得诸芤动微紧,男子失精,女子梦交:桂枝、芍药(白芍)、生姜各三两,甘草二两,大枣十二枚,龙骨、牡蛎各三两。上七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。分温三服(《金匮要略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)
6、治失精,暂睡即泄:白龙骨四分,韭子(韭菜子)五合。上件为散子。空心,酒调方寸匕服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7、治劳心梦泄:龙骨、远志等分。为末,炼蜜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莲子汤下。(《活人心统》)
8、治白浊:糯米饭(晒干)四两,赤石脂(炒令焦黄)、龙骨(煅,别研)、白茯苓(去皮)各二两。上为细末,醋煮面糊儿焙干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盐汤送下,食前服。(《魏氏家藏方》龙骨丸)
9、治鼻衄出血多,眩冒欲死:龙骨研细。吹入鼻耳中。凡衄者并吹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10、治妇人无故尿血:龙骨五两。治下筛。酒服方寸匕,空腹服,日三(《千金方》)
11、治血崩不止:龙骨(煅)、当归、香附(炒)各一两,棕毛灰五钱。上为细末。每服四钱,空心,米饮调下。忌油腻、鸡、鱼、炙博物。(《景岳全书》龙骨散)
12、治金疮出血:龙骨一两(五色紧者),诃子一两,白石脂半两,苧麻叶半两(系五月采来阴干者)。上为细末。水调服之。(《普济方》神仙止血散)
13、治泄泻不止:白龙骨、白石脂等分。为末,水丸梧子大。紫苏(紫苏叶)、木瓜汤下,量大人小儿用。(《全幼心鉴》)
14、治久痢休息不止者:龙骨四两。打碎,水五升,煮取二升半。分五服,冷饮。仍以米饮和丸。每服十九(《肘后方》)
15、治小儿因痢脱肛:白龙骨粉扑之.(姚和众)
16、治两耳湿烂,久不收敛:龙骨、赤石脂(俱火煅)、海螵蛸(水煮过)各三钱。共研细末。先用绵纸条拭干脓水,后吹末药。(《本草汇言》)
17、治阴囊汗痒:龙骨、牡蛎粉扑之。(《医宗三法》)
18、治小儿脐疮久不差:龙骨煅。细研为末,敷之。(《圣惠方》)
19、治淋巴结结核(适应于干酪化者,或结核破溃者):煅龙骨、煅石膏、滑石各等量。共研末。将已炼好的猪油溶化,投入药末,搅拌成糊状,贮存备用。先将病灶清 除干净,再用上药膏制成的油纱布条填塞创面。每日换药一次。开始时脓汁增多,一般3~4天后创面干净。连续应用1~2周。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 编》)
20、治汤火伤:龙骨、生石膏、大黄、儿茶各等分,共研极细末,冷茶水调稀糊状。敷患处,敷后用纱布盖好(面部可不盖),每隔一日换药一次。《中医杂志》
21、治虚劳梦泄:龙骨60克,韭子(微炒)60克。上件药捣罗为散,更研令细。每服6g,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调下。(《圣惠方》)
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270

云药世家健康颈肩腰
标签:中药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