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起石,羊起石,石生,阳石,起阳石,白石
康康
阅读:154
2024-12-22 16:14:57
评论:0
【中药名】阳起石 yangqishi
【别名】白石、羊起石、石生、阳石、起阳石。
【药用部位】硅酸盐类角闪石族矿物透闪石及其异种透闪石石棉的矿石。
【产地分布】分布于山西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等地。常与滑石伴生。主产于湖北、河南、山西。
【采收加工】全年可采挖。挖采后去除泥土,杂石,选择浅灰白色或淡绿色的纤维状或长柱状集合体入药。
【药材性状】长柱状、针状、纤维状集合体,呈不规则块状、扁长条块状或短柱状,大小不一。灰白色、浅灰白色或淡绿色,常夹有青灰色、白色或与浅黄色夹杂成纵向相间的纹理,具丝绢样光泽。体较重,质较硬脆,有的略疏松。可折断,碎断面不整齐,纵面呈纤维状或细柱状,微具丝样光泽。气无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咸。归肾经。
【功效主治】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。温肾壮阳。治下焦虚寒,腰膝冷痹,男子阳痿,女子宫冷,癥瘕崩漏。
1、《纲目》:散诸热肿。
2、《药性论》:补肾气精乏,腰疼膝冷,湿痹,能暖女子子宫久冷,冷癥寒瘕,止月水不定。
3、《玉楸药解》:治寒疝。
4、《别录》:疗男子茎头寒,阴下湿痒,去臭汗,消水肿。
5、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带下,温疫,冷气,补五劳七伤。
6、《医学入门》:能助人阳气,主男子下虚阳衰乏。
7、《本经》:主崩中漏下,破子脏中血,癥瘕结气,寒热腹痛,阴痿不起,补不足。
8、王好古:补命门不足。
【应用】用量3~5克,煎服,或入丸、散;外用适量,研末调敷。用治肾阳虚衰、腰膝冷痹、男子阳痿遗精、寒疝腹痛、女子宫冷不孕、崩漏,癥瘕。阴虚火旺者忌用;不宜久服。
【药理】阳起石所含之矿物质,有能兴奋生殖功能的作用。
【成分】阳起石主含碱式硅酸镁钙,并含少量锰、铝、钛、铬、镍等杂质。
【使用禁忌】阴虚火旺者禁服,不宜久服。
【药方】
1、治伤寒四逆 阳起石、太阴玄精石、消石、附子(炮裂,去皮脐)各等分。上为细末,汤浸蒸饼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丸至十丸,新汲水送下。汗出解。(《圣济总录》阳起石丸)
2、治劳伤虚损,下经衰竭,肾气不固,精溺遗失,脏腑自利,手足厥冷,或脉理如丝,形肉消脱,或恶闻食气,声嘶失音 阳起石(火煅通红)、附子(炮,去皮脐)、钟乳粉各等分。上为细末,和匀,用糯米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,米饭送下,食前服。忌豉汁、羊 血。(《局方》三建丹)
3、治阴痿、阴汗:阳起石(煅,为末),每服二钱,盐酒下。(《普济方》)
4、治妇人子脏虚冷,劳伤过度,风寒结搏,久不受胎,遂致绝子不产 阳起石(酒浸半日,细研)二两,吴茱萸(汤洗七遍,焙,微炒)三分,熟地黄一两,牛膝(去苗,酒浸,焙)、干姜(炮)、白术各三分。上为细末,炼蜜和捣三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,温酒或温米饮下,空心食前,日二服。若觉有妊即住服。(《局方》阳起石丸)
5、治丹毒:阳起石(烧,研末),新水调涂肿处。(《儒门事亲》阳起石散)
6、治肾脏虚损.阳气萎弱 阳起石一两(酒煮半日),白矾灰一两,钟乳粉一两,硫黄一两,冰片一两,伏火硇砂一两,伏火砒霜半两。上药研如粉,用软粳米饭和为丸,如梧桐子大,每于食前温酒送服十丸,每日两次。(《圣惠方》阳起石丸)
7、治元气虚寒,精滑不禁,大府溏泄,手足厥冷:阳起石(煅,研令极细)、钟乳粉各等分。共为细末,酒煮附子末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米饮送下,(《济生方》白丸)
8、治冲任不交;虚寒之极,崩中不止,变生他证:阳起石(火煅红,别研,令极细)二两,鹿茸(去毛,醋炙)一两。上为细末,醋煎艾汁,打糯米和为丸如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食前空心米饮下。(《济生方》阳起石丸)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