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前,竹叶白前,草白前,乌梗仔,柳叶白前,鹅管白前,石蓝,大鹤瓢,芫花叶白前,溪瓢羹,消结草,蜜白前,嗽药,炒白前

康康 阅读:405 2024-11-09 14:32:10 评论:0

  【中药名白前 baiqian

  【别名】竹叶白前、草白前、鹅管白前、嗽药。

  【来源】萝摩科植物芫花叶白前的根及根茎。

  【植物形态】多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幼枝被棕色茸毛。叶对生,几无柄;叶片椭圆形,先端圆或锐尖,基部楔形,全缘。聚伞花序腋;花萼黄绿色,近于全裂;花冠黄白色,深5裂;副花冠5,黄绿色;雄蕊5,药覆盖蕊柱先端;子房上位,心皮2,花柱2。瞢荚果1~2,狭长卵形。花期8月,果期9~10月。

  【产地分布】生于江边河岸及沙石间。主产于江苏、浙江、安徽等地。

  【采收加工】8月间挖根,或拔起全株,割去地上部分,洗净,晒干。

  【药材性状】根茎圆柱形,较短小,或略呈块状;表面灰绿色或淡黄色,平滑或有细纵纹。节明显,节间长1~2厘米,质地较坚硬,折断面中空,髓腔较小。节上簇生纤细弯曲的根,细根稍粗长,直径约1毫米,分枝的细根少,质脆,易折断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性微温,味辛、苦。归肺经

  【功效主治】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止咳平喘药。泻肺降气,下痰止嗽。治肺实喘满,咳嗽,多痰,胃脘疼痛。

1、《福建中草药》:行气消积,健脾和胃。
2、《日华子本草》:洽贲豚肾气,肺气烦闷及上气。
3、《别录》:主胸胁逆气,咳嗽上气。
4、《纲目》:降气下痰。
5、《唐本草》:主上气冲喉中,呼吸欲绝。
6、《本草备要》:泻肺。

  【应用】用量3~9克,煎服;或入丸、散。用治肺气壅、咳嗽、多痰、胸满喘急等。

  【药理】具有镇咳、祛痰、平喘、抗炎等药理作用。

  【成分】含三萜皂苷,已分离得芫花叶白前苷元A、芫花叶白前苷元B和芫花叶白前苷元C-单黄夹竹桃糖苷,另得芫花叶白前苷元H、芫花叶白前苷元I、芫花叶白前苷元J等。本品还含白前皂苷、β-谷固醇、槲皮素-7-O-α-L鼠李糖苷、琥珀酸、华北白前醇等。

  【使用禁忌】阴虚火旺、肺肾气虚咳嗽者慎服。

  【药方

1、治水肿 白前鲜根30g,星宿菜根、地普根、灯心草各15g。水煎,酌加红糖调服。(⑥~⑦方出自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2、治疟母(脾肿大)白前15g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3、治胃痛 白前根、威灵仙根各15g,肖梵天花根24g。水煎服。
4、治麻疹 柳条白前、葛根各15g。水煎服。(11~12方出自《福建药物志》)
5、治小儿疳积 白前根、重阳木根、衮州卷柏各9g。水煎服。(⑧~⑨方出自《福建药物志》)
6、治胃脘痛,虚热痛:白前和重阳木根各五钱。水煎服。
7、治肝炎 白前鲜根30g,白英30g,阴行草15g。水煎服。
8、治久患暇呷咳嗽,喉中作声,不得眠:白前,捣为末,温酒调二钱匕,服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9、治久咳逆上气,体肿,短气胀满,昼夜倚壁不得卧,喉常作水鸡鸣 白前二两,紫菀、半夏(洗)各三两,大戟(切)七合。上四味,切,先以水一斗,渍之一宿,明旦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忌羊肉、饧。(《外台》引《深师方》白前汤)
10、治跌打损伤 白前根15g,鸡蛋1粒或蟶干30g,胁痛加香附子9g,青皮3g。水煎服。
11、治跌打胁痛:白前五钱,香附三钱,青皮一钱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12、治久嗽兼唾血:白前三两,桑白皮、桔梗各二两,甘草一两(炙)。上四味切,以水二大升,煮取半大升,空腹顿服。若重者,十数剂。忌猪肉、海藻、菘菜。(《近效方》)
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242

云药世家健康颈肩腰
标签:中药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