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姜、母姜
【正名】生姜
【别名】母姜、鲜生姜。
【药用来源】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多年生草本,高50~80厘米。根茎肥厚,断面黄白色,有浓厚的辛辣气味。叶互生,排成2列,无柄,几抱茎;叶舌长2~4毫米;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, 长1 5~30厘米,宽1.5~2.2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狭,叶基鞘状抱茎,无毛。花葶自根茎中抽出,长15~25厘米;穗状花序椭圆形,长4~5厘米;苞片 卵形,长约2.5厘米,淡绿色,边缘淡黄色,先端有小尖头;花萼管长约1厘米,具3短尖齿;花冠黄绿色,管长2~2.5厘米,裂片3,披针形,长不及 2厘米,唇瓣的中间裂片长圆状倒卵形,较花冠裂片短,有紫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,两侧裂片卵形,黄绿色,具紫色边缘;雄蕊1,暗紫色,花药长约9厘米,药隔 附属体包裹住花柱;子房3室,无毛,花柱1,柱头近球形。蒴果。种子多数,黑色。花期8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我国中部、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广为栽培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、冬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和泥沙。
【药材性状】生姜根茎呈不规则块状,略扁,具指状分枝,长4~18厘米,厚1~3厘米。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,有环节,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浅黄色,内皮层环纹明显,维管束散在。气香,特异,味辛辣。延伸阅读:生姜的鉴别方法
【性味归经】性微温,味辛。归肺经、脾经、胃经。
【功效主治】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。发表,散寒,止呕,开痰。治感冒风寒,呕吐,痰饮,喘咳,胀满,泄泻;解半夏、天南星及鱼蟹、鸟兽肉毒。
①《本经》:去臭气,通神明。
②《本草从新》:姜汁,开痰,治噎膈反胃,救暴卒,疗狐臭,搽冻耳。煨姜,和中止呕。
③陶弘景:归五脏,去痰下气,止呕吐,除风湿寒热。
④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治肠疝痛有效。
⑤《千金·食治》:通汗,去膈上臭气。
⑥《会约医镜》:煨姜,治胃寒,泄泻,吞酸。
⑦《本草拾遗》:汁解毒药,破血调中,去冷除痰,开胃。
⑧《珍珠囊》:益脾胃,散风寒。
⑨《医学启源》:温中去湿。制厚朴、半夏毒。
⑩《日用本草》:治伤寒、伤风、头痛、九窍不利。入肺开胃,去腹中寒气,解臭秽。解菌蕈诸物毒。
⑾《纲目》:生用发散,熟用和中,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;浸汁点赤眼;捣汁和黄明胶熬,贴风湿痛。
⑿《别录》:主伤寒头痛鼻塞,咳逆上气。
⒀《食疗本草》:除壮热,治转筋、心满。止逆,散烦闷,开胃气。
【应用】内服:煎汤,用量3~10克,或捣汁冲服;外用:适量,捣敷,或炒热熨,或绞汁调搽。生姜用于风寒感冒,胃寒呕吐,寒痰咳嗽,鱼蟹中毒。
【药理】生姜有镇静及抗惊厥作用;有解热、镇痛和抗炎作用;松弛胃肠道平滑肌;止吐和抗运动病;兴奋心脏,增强心房收缩力,保护胃黏膜;保肝利胆;抗血小板聚集;抗 5-羟色胺,抗氧化,抗微生物,中枢兴奋,促进体内活性物质释放,促进吸收,止咳,降血脂,抗过敏,诱变和抗诱变,抑制亚硝胺合成。生姜无明显毒性。
【成分】生姜含姜醇、α-姜烯、β-水芹烯、柠檬醛、芳香醇、甲基庚烯酮、壬醛、α-龙脑等,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。
【使用禁忌】阴虚内热及实热证禁服。
【药方】
①治感冒风寒:生姜5片,紫苏叶30克。水煎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
②治呕吐,百药不差:生姜一两,切如绿豆大,以醋浆七合,于银器煎取四合,空腹和滓旋呷之。(《食医心镜》)
③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,似呕不呕,似哕不哕,心中愤愤然无奈者:半夏半升,生姜汁一升。上二味以水三升,煮半夏取二升,内生姜汁,煮取一升半,小冷。分四服,日三夜一服,止,停后服。(《金匮要赂》生姜半夏汤)
④治冷痰嗽:生姜二两,饧糖一两。水三碗,煎至半碗,温和徐徐饮。(《本草汇言》)
⑤治腰痛:生姜1斤,捣汁120克,水胶30克,同煎成膏。厚纸摊贴腰眼敷甚效。(《串雅内编》贴腰膏)
⑥治劳嗽:蜂蜜、姜汁各四两,白萝卜汁、梨汁、人乳各一碗。共熬成膏,早晚滚汤服数匙。(《经验广集》五汁膏)
⑦ 治反胃,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旋旋吐者:甘蔗汁7升,生姜汁1升。二味相合,分为三服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⑧治干呕哕,手足厥冷:橘皮120克,生姜240克。上二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,不止,更合服之。(《千金要方》橘皮汤)
⑨治霍乱心腹胀痛,烦满短气,未得吐下:生姜一斤。切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分作三服。(《肘后方》)
⑩风湿痹痛:生姜汁和黄明胶熬贴。(《本草从新》)
⑾治中气昏厥,亦有痰闭者:生姜五钱,半夏、陈皮、木香各一钱五分,甘草八分。水煎,临服时加童便一盏。(《本草汇言》)
⑿治时行寒疟:生姜四两,白术二两,草果仁一两。水五大碗,煎至二碗,未发时早饮。(《本草汇言》)
⒀治胃气虚,风热,不能食:姜汁半鸡子壳,生地黄汁少许,蜜一匙头。和水三合,顿服。(《食疗本草》)
⒁治腹满不能服药:煨生姜,绵裹纳下部中,冷即易之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⒂治手脱皮:鲜姜一两。切片,用酒二两单,浸二十四小时后,涂搽局部,一日二次。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⒃治秃头:生姜捣烂,加温,敷头上,约二、三次。(《贵州中医验方》)
⒄治诸疮痔漏,久不结痂:生姜连皮切大片,涂白矾末,炙焦研细,贴之勿动。(《普济方》)
⒅治发背初起:生姜一块,炭火炙一层刮一层,为末,以猪胆汁调涂。(《海上方》)
⒆治赤白癜风:生姜频擦之良。(《易简方》)
⒇治猘犬咬人,重发:捣姜根汁饮之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(21)治蝮蛇毒:末姜薄之,干复易。(《千金方》)
(22)治霍乱欲吐不吐,欲泻不泻:盐30克,生姜15克,捣碎,同炒令色变。以水一碗,煎服,甚者加童便一盏。(《赤水玄珠》姜盐饮)
【食疗方】
1.当归生姜羊肉汤
当归30克,生姜30克,羊肉500克。当归、生姜用清水洗净后用刀顺切成大片,羊肉去筋膜,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后,捞出晾凉,切成约5厘米长,3厘米宽,1厘米厚的条备用。沙锅内加清水适量,然后将切成条的羊肉下锅内,再下当归和生姜,在武火上烧沸后,去浮沫,改用文火炖约1.5小时至羊肉熟烂即可。食肉喝汤。
功效:养血温中,调经止痛。主治血虚有寒又见腹中冷痛,妇女产后虚寒腹痛,或虚寒性的痛经等病症。
2.生姜粥
生姜8克,大枣两枚,米100克,加盐、麻油调味。生姜8克切为薄片或细料,大枣两枚(风寒感冒时,去大枣改用葱白两枚)、米100克加高汤共同煮粥,适加盐、麻油调味。
宜忌:热症忌服。
功效 头痛鼻塞、慢性气管炎、易患感冒、肥胖、脾胃虚寒、胃痛等症。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64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