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皮,木芍药,洛阳花,牡丹皮,粉丹皮,条丹皮

康康 阅读:345 2024-10-02 16:19:27 评论:0

  【中药名丹皮 danpi

  【别名】木芍药、洛阳花、牡丹皮

  【药用部位】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。

  【植物形态】落叶小灌木,高1~2米。根圆柱形,外皮灰褐或紫棕色,有香气。2回3出复叶互生,小叶卵形,顶生小叶常3裂,侧生小叶不等2裂至3浅裂或不裂,下面粉白色。花单生茎顶,直径15~20厘米;萼片5,宿存;花瓣5,或重瓣,白色,红紫色或黄色;雄蕊多数;心皮5,密生细毛;花盘完全包被心皮。果卵圆形,密生褐色短毛。花期5~7月,果期7~8月。

  【产地分布】全国各地栽培。分布于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陕西、四川、甘肃等地。

  【采收加工】栽培3~5年后采收,于10~11月挖根,洗净,去掉须根,用刀剖皮,抽去木部,将根皮晒干,为“原丹皮”(连丹皮);如先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后抽去木部,名为“刮丹皮”(粉丹皮)。

  【药材性状】筒状或半简状,有纵剖开的裂缝,略向内卷曲或张开,长5~20厘米,直径0.5~1.2厘米,皮厚0.1~0.4厘米。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,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,栓皮脱落处粉红色。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,有明显的细纵纹,常见发亮的结晶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较平坦,淡粉红色,粉性。气芳香,味微苦而涩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性微寒,味苦、辛。归心经肝经肾经

  【功效主治】属清热药凉血药。清热凉血,和血消瘀。治热入血分,发斑,惊痫,吐、衄、便血,骨蒸劳热,经闭,癥瘕,痈疡,跌打损伤。

1、《医学入门》:泻伏火,养真血气,破结蓄。
2、《滇南本草》:破血,行(血),消癥瘕之疾,除血分之热。
3、《纲目》:和血,生血,凉血。治血中伏火,除烦热。
4、《珍珠囊》:治肠胃积血、衄血、吐血,无汗骨蒸。
5、《别录》:除时气头痛,客热五劳,劳气头腰痛,风噤,癫疾。
6、《药性论》:治冷气,散诸痛,治女子经脉不通,血沥腰疼。
7、《日华子本草》:除邪气,悦色,通关腠血脉,排脓,通月经,消扑损瘀血,续筋骨,除风痹,落胎下胞,产后一切冷热血气。
8、《本经》:主寒热,中风瘈疭、痉、惊痫邪气,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,安五脏,疗痈疮。

  【应用】用量6~12克,水煎服。用治温毒发斑、吐血衄血、夜热早凉、无汗骨蒸、经闭痛经、痈肿疮毒、跌打伤痛。

  【药理】有中枢抑制作用;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;有显著的抗凝血作用;抗炎、抗菌;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;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和胃液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,还对回肠、子宫收缩有抑制作用,尚具有利尿作用;体外对钙通道阻滞剂受体有明显抑制作用。

  【成分】本品主要含牡丹酚新苷、苯甲酰芍药苷、苯甲酰基氧化芍药苷、氧化芍药苷、芍药苷、芍药素、没食子酸等成分。

  【使用禁忌】血虚、虚寒诸证,孕妇及妇女月经过多者禁服。

  【药方】 

1、治下部生疮,已决洞者:牡丹方寸匕,日三服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2、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,小便之后,初发甚痒,状如松子,一月赤肿如桃,迟治则破,而大小便皆从此出,先服国老汤不消者:牡丹皮、大黄、贝母(川贝母)、白芷、甘草、当归各五钱。共为细末,酒调服二钱,空心吃。(《本草汇言》将军散)
3、治过敏性鼻炎 牡丹皮9g。水煎服,连服10日为1疗程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
4、治腕折瘀血:虻虫二十枚,牡丹一两。上二味治下筛,酒服方寸匕。(《千金方》)
5、治肾虚腰痛:牡丹皮、萆薢、白术、桂(去粗皮)等分。上四味,捣罗为散。每服9克,温酒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牡丹散)
6、治通经 牡丹皮6~9g,仙鹤草、六月雪、槐花各9~12g,水煎,冲黄酒、红塘,经行时早晚空腹服。忌食酸、辣、芥菜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
7、刀伤后内出血。用牡丹皮研细,水冲服少许。瘀血自尿中排出。
8、治妇人骨蒸,经脉不通,渐增瘦弱:牡丹皮一两半,桂(肉桂)(去粗皮)一两,木通(锉、炒)一两,芍药(白芍)一两半,鳖甲(醋炙,去裙襕)二两,土瓜根一两半,桃仁(汤 浸,去皮、尖、双人,炒)。上七味粗捣筛。每五钱匕,水一盏半,煎至一盏,去滓,分温二服,空心食后各一。(《圣济总录》牡丹汤)
9、治金疮内漏,血不出:牡丹皮为散,水服三指撮,立尿出血。(《千金方)
10、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,多怒:牡丹皮半两,干漆(烧烟尽)半两。水二钟,煎一钟服。(《诸证辨疑》)
11、治胎前衄血:丹皮、黄芩、蒲黄、白芍、侧柏叶。共为细末,早米糊为丸。空心白汤下百丸。(《秘传内府经验女科》)
12、伤损瘀血。用牡丹皮二两、虻虫二十一个(熬过),同捣碎。每天早晨服一匙,温酒送下。
13、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:牡丹皮、山栀子仁、黄芩(去黑心)、大黄(锉、炒)、木香、麻黄(去根、节)。上六味等分,锉如麻豆大。每服三钱匕,水一盏,煎至七分,去滓,温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牡丹汤)
14、治肠痈,少腹肿痞,按之即痛如淋,小便自调,时时发热,自汗出,复恶寒,其脉迟紧者,脓未成,可下之,当有血,脉洪数者,脓已成,不可下也:大黄四两,牡丹一两,桃仁五十个,瓜子(冬瓜子)半升,芒硝三合。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芒硝,再煎沸,顿服之。有脓当下,如无脓当下血。(《金匮要略》大黄牡丹汤)

15、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,及鼻衄、吐血不尽,内余瘀血,面黄,大便黑;消瘀血:犀角一两,生地黄八两,芍药(白芍)三两,牡丹皮二两。上四味,细切,以水九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(《千金方》犀角地黄汤)

  【食疗

1.橘叶丹皮肝

橘叶10克,丹皮10克,羊肝60克,佐料适量。前二味与羊肝加水共煮,肝熟后切片加佐料,作正餐之辅助菜食之。

功效:疏肝理气,清热凉血。

2.柴芍丹皮炖瘦肉

柴胡6克,丹皮6克,白芍10克,瘦猪肉30克,佐料适量。柴胡、丹皮、白芍洗净与瘦肉共炖,至肉烂熟,加佐料适量。饮汤食肉。

功效:疏肝解郁,柔肝清热。

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122

云药世家健康颈肩腰
标签:中药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