楮实子,楮树,楮实,角树子,野杨梅子,构泡,谷实,谷桑,构桑,构树子,柘树子,谷树子,楮桃

康康 阅读:109 2025-01-04 15:49:22 评论:0

  【中药名楮实子 chushizi

  【别名楮树,楮实,角树子,野杨梅子,构泡,谷实,谷桑,构桑,构树子,柘树子,谷树子,楮桃

  【药用部位】桑科植物构树的成熟果实。

  【植物形态】落叶乔木,树皮灰色,平滑。茎叶含乳汁;嫩枝被柔毛。叶互生,叶柄密生绒毛;托叶膜质,早落。叶片阔卵形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心形,有时不对称;边缘粗齿,幼时掌状3裂或5裂,分裂深浅不一,或有不裂。上面暗绿色,有粗糙伏毛,下面灰绿色,密被柔毛,花单性,雌雄异株,雄花成柔荑花序,腋生而下垂;花被4,雄蕊4枚,中央有不发育雌蕊。雌花序成球形头状花序,由苞片和花被密迭而成,苞片棒状,有毛,先端圆锥形,花被管状,有3~4齿,子房有柄包围在花被管内,花柱侧生,细长。聚花果肉质,球形,橘黄色或红色。小核果内含种子1枚。橙红色,成熟时有肉质子房柄深出。花期5月,果期8~10月。

  【产地分布】生于山地或平原。分布于河北、河南、山东等地。

  【采收加工】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洗净,晒干,除去灰白色膜状宿萼及杂质。

  【药材性状】球形或卵圆形,稍扁,直径约1.5毫米,表面棕红色,有网状皱纹或颗粒状突起,一侧有凹沟,一侧有棱,有的具果梗。质硬而脆,易压碎。胚乳类白色,富油性。无臭,味淡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甘。归肝经肾经

  【功效主治】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。补肾清肝,明目,利尿。用于腰膝酸软,虚劳骨蒸,头晕目昏,目生翳膜,水肿胀满。

1、《本草汇言》:健脾养肾,补虚劳,明目。
2、《别录》:主阴痿水肿,益气,充肌肤,明目。
3、《日华子本草》:壮筋骨,助阳气,补虚劳,助腰膝,益颜色。

  【应用】用量6~12克,水煎服。用治腰膝酸软、虚劳骨蒸、头晕目昏、目生翳膜、水肿胀满。

  【药理】楮实子红色素及提取物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作用,楮实子油具有降血脂作用,楮实子总生物碱对5种肿瘤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。

  【成分】含皂苷、维生素B及油脂。种子含油,油中含非皂化物、饱和脂肪酸、油酸、亚油酸等。本品含鹅掌楸碱、光花椒碱、a-佛手柑油烯、β-没药烯、香附烯、卢-金合欢烯、亚油酸甲酯、油酸等成分。

  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,大便溏泻者慎服。

  【药方

1、治耳鸣,眼雾:桑泡、薅秧泡、构泡,大乌泡、三月泡,泡酒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五泡酒)
2、治水气臌胀,洁净府:楮实子一斗(水二斗熬成膏子),另白丁香一两半,茯苓三两(去皮),为细末,用楮实膏为丸,如桐子大。不计丸数,从少至多,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减为度。(《素问病机保命集》楮实子丸)
3、治目昏:荆芥穗、地骨皮、楮实各等分。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米汤下。(《儒门事亲》)
4、治水肿:楮实子6克,大腹皮9克,水煎服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
5、治石疽,状如座疖而皮厚:捣穀子敷之。亦治金疮。(《千金方》)
6、治肝热生翳,气翳细点,亦治小儿翳眼:楮实子细研,蜜汤调下,食后服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楮实散)
7、治骨鲠:楮实子(为末)30克,霜梅肉90克。上为丸,弹子大,噙化咽下:(《丹台玉案》化骨神丹)
8、治脾、肾、肝三脏阴虚,吐血咳血,骨蒸夜汗,口苦烦渴,梦中遗精;或大便虚燥,小便淋涩;或眼目昏花,风泪不止:楮实(赤者)一斗。取黑豆一斗,煮汁,去豆取汁,浸楮实子一日,晒干,再浸再晒,以豆汁渗尽为度,再晒燥。配枸杞子三升,俱炒微焦,研为细末,每早用白汤调服五钱。(《本草汇言》)
9、治喉痹喉风:楮桃阴干,每用一个为末,井华水服之,重者两个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319

云药世家健康颈肩腰
标签:中药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