糯稻根、糯稻根须、稻根须、糯谷根、糯稻草根
【中药名】糯稻根 nuodaogen
【别名】糯稻根须、稻根须、糯谷根、糯稻草根。
【来源】禾本科植物糯稻的干燥根及根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一年生草本,高1米左右。秆直立,圆柱状。叶鞘与节问等长,下部者长过节间,叶舌膜质而较硬,狭长披针形,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,叶片扁平披针形,长25~60厘米,宽5~15毫米,幼时具明显叶耳。圆锥花序疏松,颖片常粗糙,小穗长圆形,通常带褐紫色,退化外稃锥刺状,能育外稃具5脉,被细毛,有芒或无芒,内稃3脉,被细毛;鳞被2,卵圆形,雄蕊6,花柱2,柱头帚刷状,自小花两侧伸出。颖果平滑。粒饱满,稍圆,色较白。花、果期7~8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我国南部和中部各地均有栽培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两季,糯稻收割后,挖取根茎及须根,除去残茎,洗净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本品全体集结成疏松的团状,上端有分离的残茎,圆柱形,中空,长2.5~6.5厘米,外包数层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叶鞘,下端簇生多数须根。须根细长而弯曲,直径1毫米。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,表皮脱落后显白色,略具纵皱纹。体轻,质软,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。归肺经、肾经。
【功效主治】属收涩药下分类的固表止汗药。益胃生津,退虚热,止汗。主阴虚发热,自汗盗汗,口渴咽干,肝炎,丝虫病。
①补肺健脾,养胃津。《药材学》
②养胃,清肺,健脾,退虚热。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
③止盗汗。《药材资料汇编》
④补气化痰,滋阴壮胃,除风湿。治阴寒,安胎和血,疗冻疮、金疮。《本草再新》
【应用】内服:煎汤,15~30克,大剂量可用60~120克。主治阴虚发热、自汗盗汗、口渴咽干、肝炎、丝虫病。
【成分】本品主要含胱氨酸、组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及葡萄糖、果糖、山柰素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尚无。
【药方】
1.止渴,止虚汗:糯稻根烧灰浸水饮。(《江苏植药志》)
2.治肝炎 (糯稻根)、紫参各62g。加糖适量煎服。(《中草药学》)
3.治鼻衄:糯稻根30克,水车前15克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4.治阴虚盗汗 糯稻根、乌枣各60g,红糖30g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5 治丝虫病(乳糜尿):糯稻根250~500克,可酌加红枣。水煎服。(南药《中草药学》)
6.急性传染性肝炎:糯稻根450g,生甘草45g,水煎沸1小时,去渣,加白糖150g,苯甲酸2.5g,共制500ml。成人每日100ml,儿童60ml,分2~3次服。同时每日口服复合维生素B6片,维生素C0.3g。
7.高脂血症:糯稻根90g,决明子、丹参各27g。水煎浓缩至30ml,每服10ml,1日3次。
本文链接!网址:https://yunyaoshijia.com/?id=44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、药学专著、杂志及文摘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凭据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,您如果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来源地址